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79篇
  免费   475篇
  国内免费   1255篇
林业   959篇
农学   1278篇
基础科学   1788篇
  1193篇
综合类   4382篇
农作物   1172篇
水产渔业   315篇
畜牧兽医   718篇
园艺   247篇
植物保护   35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423篇
  2015年   438篇
  2014年   562篇
  2013年   608篇
  2012年   845篇
  2011年   850篇
  2010年   643篇
  2009年   640篇
  2008年   597篇
  2007年   828篇
  2006年   652篇
  2005年   533篇
  2004年   395篇
  2003年   390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偏分离(TRD)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研究拟在高密度基因芯片判断基因型的大规模群体中挖掘猪基因组标记位点的偏分离位点并探究其潜在的遗传机制。本研究用60K Illumina Porcine SNP芯片对1 020头F2资源家系(杜洛克与二花脸杂交F0-F2群体)进行基因型分型,用偏分离分析软件TRDscan (BF>100)和TDT (P<0.01)方法在单个位点上检测偏分离信号,并对二者共有的显著信号位点附近100 kb窗口的基因进行功能分析。此外,本研究还利用单倍型分型的软件包PHASEBOOK采用多位点连锁分析的策略分析了父源和母源配子中的偏分离区域,并在该区域内搜寻潜在的QTLs。结果表明:1)在单位点的偏分离分析中共鉴定到44个显著的偏分离位点,筛选到23个相关基因;对父本和母本特异性偏分离效应进行分析时,分别鉴定到27和35个显著偏分离位点,其中,分别有11和25个位点的100 kb附近有已注释的功能基因。2)基于单倍型多位点连锁的偏分离结果显示,父本显著偏分离位点位于5和13号染色体上,在该偏分离区域内搜寻功能相关的QTL,共搜寻到3个与繁殖性状(木乃伊数、产活仔数、黄体数)有关的QTLs;分析母本偏分离位点时,在4、6和12号染色体上定位到显著偏分离区域,结合已知的猪QTL数据库,共找到了5个与繁殖性状相关的QTLs。本研究利用大规模猪家系数据系统地鉴别了猪基因组的偏分离位点,为解析猪中的偏分离现象和进一步探究其生物学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2.
为探讨日粮中不同枣粉添加量对陕北白绒山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20.15±1.63) kg的40只6月龄健康白绒山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羊,分别饲喂枣粉添加量为0(对照组)、10%(Ⅰ试验组)、15%(Ⅱ试验组)、20%(Ⅲ试验组)、25%(Ⅳ试验组)的日粮,饲养试验预试期10 d,饲喂基础日粮,饲喂期70 d,饲喂试验日粮。试验结束屠宰全部试验羊,以羊背最长肌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羊肉的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肌纤维特性、外观品质、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Ⅰ、Ⅱ、Ⅲ和Ⅳ试验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Ⅰ和Ⅱ组的骨肉比显著高于Ⅲ和Ⅳ组(P<0.05);2)对照组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Ⅰ、Ⅱ、Ⅲ和Ⅳ组(P<0.05);3)Ⅲ组的肌纤维面积、直径和剪切力值最小(P<0.05);4)Ⅲ组中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Ⅰ试验组(P<0.05),花生四烯酸(C20:4n6)、α-亚麻酸(C18:2n6c)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5)Ⅳ组羊肉中的天冬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综上所述,枣粉添加改善了羊肉的嫩度,有利于羊肉中的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积累,从而使羊肉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综合考虑20%枣粉添加量时羊肉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1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枣粉水平对陕北白绒山羊肉呈味物质的影响。选取40只6月龄、初始体重为(20.15±1.63)kg的健康陕北白绒山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分别饲喂含0(对照组)、10%(试验Ⅰ组)、15%(试验Ⅱ组)、20%(试验Ⅲ组)、25%(试验Ⅳ组)枣粉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70 d。结果显示:1)试验Ⅲ组的鲜味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试验Ⅱ和Ⅳ组(P<0.05),咸味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试验Ⅲ组的天冬氨酸(Asp)和丙氨酸(Al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氨酸(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试验Ⅰ和Ⅱ组(P<0.05)。3)随着枣粉水平的提高,肌苷酸(IMP)、肌苷(INO)和次黄嘌呤(HYP)含量逐渐增加,一磷酸腺苷(AMP)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试验Ⅱ、Ⅲ和Ⅳ组的IM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试验Ⅰ、Ⅱ、Ⅲ和Ⅳ组的INO、HYP和AM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枣粉能促进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在陕北白绒山羊肉中的积累,饲粮中枣粉水平为20%时,羊肉中呈鲜味的游离氨基酸和核苷酸含量较高,滋味最好。  相似文献   
114.
为研究不同品系杜洛克作为终端父本对其后代商品猪胴体性状的影响,选取214和108头分别由美系和加系杜洛克公猪配种、出生时间相近(±2 d)和体重相近(35±5 kg)的后代三元商品猪进行育肥饲养,结束饲养后开展屠宰试验,测定背膘厚度、眼肌厚度、瘦肉率和肋骨数。结果显示:加系杜洛克商品后代的背膘厚度、眼肌厚度显著(P<0.05)高于美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加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的瘦肉率、肋骨数显著(P<0.05)低于美系杜洛克。同一品系不同性别间背膘厚度、眼肌厚度、瘦肉率均不显著(P>0.05),加系商品公猪肋骨数极显著低于母猪肋骨数(P<0.01)。结论:美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的胴体性状优于加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  相似文献   
115.
近年,生猪养殖产业不断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养殖密度增加的同时,各种传染性疾病呈现高发趋势。猪传染性疾病发生后,会造成生长发育不良,行动迟缓,生理指标失衡,甚至引发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某些人畜共患病还会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在疫病防控过程中,需要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群体等角度出发,减少养殖环境病原数量,切断病原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群体,确保生猪健康生长。该文主要结合一个乡镇的疫病流行特点,分析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对防治猪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6.
程千夫 《湖南农机》2015,(3):82-83,99
通过对财务稽核的意义、作用以及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阐述财务稽核对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同时列举电力企业管理中容易出现的财务管理方面的漏洞,并依次作为问题进行讨论寻找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7.
小型猪近交系新品种的培育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型猪近交系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以2头五指山猪(Sus scrofa)为系祖,历时15年,采用“近亲交配”、提高营养水平、同期发情以及笼架等饲养技术,逐步克服后代畸形率高、弱仔率高、成活率低等3大阶段性难题,育成国际上首个近交系猪.本文介绍小型猪近交系的培育过程、近交系研究鉴定、新遗传资源种质特性,以及开发利用.该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近交系猪的研究空白,为大型哺乳近交系动物培育理论和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8.
The probiotics tested in the experiment were isolated from the intestinal of weaning piglets.The isolated probiotics and E.coli K88 were inoculated into the culture of intestinal porcine epithelial cell-1 (IPEC-1).The activity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in the supernatant was measured after incubating for 2.5 h.At the same time, the probiotics and E.coli K88 were co-cultured in vitro, the number of E.coli K88 was counted and the probiotics which could be resistant to the E.coli K88 were selected 2.5 h lat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ctobacillus casei and Bacillus coagulans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LDH activity (P<0.05), decrease the damage of E.coli K88; Bacillus coagulans could inhibit the growth of E.coli K88.At the same time, Bacillus coagulans could resist high temperature, acid and bile sa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acillus coagulans strains had great potential as the application of probiotics strains.The methods could be used as a model of screen probiotics which could inhibit the growth of E.coli K88 in vitro.  相似文献   
119.
Hepatitis E outbreaks are a serious public health concer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disease causes acute infections, primarily in young adults. The mortality rate is approximately 2%; however, it can exceed 20% in pregnant women in some regions in India. The causative agent, hepatitis E virus (HEV), has been isolated from several animal species, including pigs. HEV genotypes 3 and 4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both humans and animals, and are recognized as zoonotic pathogens. Seroprevalence studies in animals and humans indirectly suggest that HEV infections occur worldwide. The virus is primarily transmitted to humans via undercooked animal meat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Moreover, transfusion- and transplantation-mediated HEV infections have recently been reported.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hepatitis E, HEV infection status in animals and humans, the zoonotic transmission modes of HEV, and HEV vaccine development status.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